1,120人已学时长:38min
立即听课主讲:
发表时间:2023-10-08 11:34:05 来源:京师杏林
生理学——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难度】★★
【考频指数】★★★
考点点拨: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其产生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递质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主要对Na+的通透性增大,发生净内向电流,从而引起后膜的局部去极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其产生机制是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递质门控氯通道开放,引起外向电流,结果引起后膜的局部超极化。此外,IPSP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钾通道的开放或钠通道和钙通道的关闭有关。
【例题·B1型题】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静息电位
E.后电位
1.终板电位是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答案】C;C
【解析】终板电位是神经肌肉传递时在终板部位所看到的局部电位变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产生的电位。神经冲动传入神经末梢时,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提高了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这促使膜外的钠离子迅速内流,造成膜内钠离子急剧增加,膜内电位高于膜外,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膜电位降低。是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表现。属于局部电位。
2024年 医师考试时间 暂未公布
000天
2023/6/14
免费课程
近期直播
1,120人已学时长:38min
立即听课主讲:
1,416人已学时长:27min
立即听课主讲:
914人已学时长:37min
立即听课主讲:
1,107人已学时长:33min
立即听课主讲:
5,076人已学时长:20min
立即听课主讲:
6,222人已学时长:34min
立即听课主讲:
6,291人已学时长:43min
立即听课主讲:
12,815人已学时长:16min
立即听课主讲:
2020临床执业医师笔试系统精讲直播课程(6月5日)
立即听课直播课时:6课时
主讲:王薇萍
2021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心血管系统
立即听课直播课时:8课时
主讲:王博士
2021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冲刺串讲班】
立即听课直播课时:12课时
主讲:王博士
2022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点直播营(1月6日)】
立即听课直播课时:3课时
主讲:张旭
2021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私教点睛(晚间直播)
立即听课直播课时:4课时
主讲:王博士
2022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点直播营(2月26日)】
立即听课直播课时:8课时
主讲:丁杰
2021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点精讲班(正式课程)
立即听课直播课时:8课时
主讲:尹老师
2021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私教点睛(晚间直播)
立即听课直播课时:4课时
主讲:王博士
2022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点直播营(12月2日)】
立即听课直播课时:4课时
主讲:张旭
2022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二/三站(4月3日)】
立即听课直播课时:8课时
主讲:张旭